时间:2022-09-04 12:33:55 | 浏览:2667
关注“差评”,这里有最好玩的黑科技~
阿波罗登月已经 50 周年啦!
前两天,阿姆斯特朗的阿波罗 11 号宇航服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进行展览,这也是托尼时隔 13 年再一次看到它的展出。
继阿波罗登月后,人类把视角往更远、更看不见的宇宙探去,太空站、火星、黑洞、太阳系……这些探索都离不开 NASA。
别看 NASA 这么牛逼,作为官方的他们一点都不端架子。从推特红人到潮流联名,几乎是把自己主动从天上“ 下凡 ”到人间。。。
托尼反正是买不起 NASA 的联名款,但殊不知 NASA 的下沉技术其实就在我们身边。今天托尼给你们透露两个小秘密:
小时候喝的婴儿奶粉,其中富含 DHA 的藻类,就是 NASA 为维持火星生命系统而提取的,后来 DHA 提升智力这个点被旺仔牛奶都吹烂了。
大家日常使用的手机镜头,来源于 NASA 在保障高清的基础上,安装在航天器上研制的微小相机。
NASA 落实到民用生活的技术,扳着手指头和脚趾头都数不完。这种从军工技术沉淀到民用市场的现象,其实早在二战结束后就开始流行了。。
毕竟战争让人类的科技产生了质的飞跃:雷达、追踪、无人机、光学镜片、红外探测、甚至是毁天灭地的核武器,在争霸世界和反争霸世界的过程中产生的。
进入和平年代以后,想要提高整个社会的生产力,让技术军民结合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取得技术经济进步的一条重要途径。
最先开始落实军民结合的,自然是二战最肥的获益方美国。二战结束最受欢迎的照片胜利之吻,那就是“ 军民结合 ”的始作俑者。
玩笑归玩笑,托尼得承认背地里最用功的好学生还是属美国。战争结束后,无法使用的核武器岂不成了吃灰的闲置武器?
于是他们偷偷成立了一个叫 LINL 的研究所,专门研究核的民用。
要知道,用核做能源这件事,美国的第一座商用核电站比中国早了整整三十年。
不过美国并没有满足只用核来做能源,他们把核技术带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里。
利用计算核武器的高性能计算机开发了无损检查技术;用模拟技术和快速试测开发了智能公路系统;利用显像增强处理技术来测定人体肿瘤的位置,都是来自于美国对核的研究。
核武器企业的变化在 Y-12 厂最为明显,该厂是“ 曼哈顿工程 ”的一部分,生产了几乎所有美国核武器的关键部件。
它对美国的重要程度,从 Y-12 厂的厕所就能看出来。他们所用的卫生纸卷数都是国家机密级别,就怕苏联能够估计出员工的数量。
当年, Y-12 厂最重要的零部件就是氛化锉小球 , 氢弹巨大的爆炸威力主要来自于它。
但托尼今天要讲的不是小球,而是生产这种小球的高精度操作,那可是比美国一般工业加工高 10 倍,他们利用了这种精度的操作技术开发了两种机器人:
一种可迅速装配细小的部件, 另一种可自动地锉平复杂的装配件上的毛刺。
这两种机器人到底有什么用?
惠特尼飞机子公司计划采用这种锉平机来制造喷气发动机的部件,摩托车公司引用了割机来制造自动交流发电机和传动装置。。。
这些技术也很快被其他制造核武器的国家学习去,搭建了自己的生产线。
美国千万亿的核武器市场秘密打开后,有位老大哥是真的坐不住了——苏联。
托尼扒出了当年的一张表格,不管是导弹还是运输机,能服务民用的统统“ 二次发育 ”,经过执行者和协助者的设计,投入到民众的生活里。
后来苏联似乎也意识到这样改起来有点盲目,成本也偏高。
于是他们开始重新思考航天技术,用数字地球、GPS、卫星直播等技术,开始运用到对灾难的救助、车辆的导航、以及家用“ 大锅盖 ”的电视直播。
我国稍微迟了一丢丢,从 1983 年左右才真正开始思考军工企业为民用工业服务。
我们生活中的电风扇、吊扇,转动的原理和马达发动机基本相似,几乎所有的军用机器制造厂都参与过军民结合的产品制造。
最硬核的要属当年盛行的 504 雪糕,可以说是兰州人一代人的回忆,504 这个名字,其实来自于我国核研究中第一座浓缩铀生产工厂。
托尼可能做梦也没有想过,这款雪糕采用的奶油,居然是由核离心机每分钟几万到十几万转打发出来的。
正是因为有了军用技术的支持,民用企业快速发展。
中国制造的光学仪器、摄相机、汽车、摩托等产品不仅满足了市场需求,还拓展了国际市场,“ made in china ” 开始走向全球。
如今,军用技术沉淀覆盖了人们的“ 衣食住行 ”,光是我国《 2018 年军用技术转民用推广目录 》就有 150 项。
毕竟,技术本身是具有内在张力的,任何成熟的技术,如果不受到任何人为限制,都会向一切可以使用领域渗透。
这个现象存在了几十年,以至于万一现在的你穿越回了七八十年代,可能会被当时的军事科学家拉走扒个精光。。。
参考资料:
《这些来自NASA的技术,你见过几个?》《美国的核武器转民用现象》
“ 张召忠也是从民用转军用
再从军用转到民用的典型 ”
东方网记者程琦7月6日报道:六月以来,全国进入“炙烤”模式,多地气温突破40℃。随着气温节节高升,雪糕作为应季刚需,迎来“高光时刻”。但今年雪糕市场涌现了一批身价不菲的“雪糕刺客”,一支动辄十几元、几十元的雪糕,不少消费者直呼“买不起”。为
本内容来源于@什么值得买APP,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看我伸出圆手现在的雪糕冰棍市场实在是太飘了,动辄10块以上,有的甚至几十块一根,七八块的都算便宜的了,我现在已经没有不看价签直接往篮子里扔雪糕的勇气了。街边的冷饮摊、便利店小超市老
“雪糕刺客”是最近的一个热梗,是高价雪糕的代名词。意思是不小心拿到冰柜角落里平淡无奇的“不知名”雪糕,结账时候被价格给出“致命一击”,又不好意思不买,心好像被刀扎了一样刺痛,名曰“雪糕刺客”。小时候夏天吃雪糕,即便是小孩子也能拿出五毛、一元
六月以来,全国进入“炙烤”模式,多地气温突破40℃。随着气温节节高升,雪糕作为应季刚需,迎来“高光时刻”。但今年雪糕市场涌现了一批身价不菲的“雪糕刺客”,一支动辄十几元、几十元的雪糕,不少消费者直呼“买不起”。为此,雪糕爱好者们通过不同渠道
都说夏天将冰糕装满冰箱,这才是对夏天最基本的尊重,但是众所周知,冰糕是妥妥的“热量炸弹”,对于减肥的人来说非常不友好。而且市面上各种各样的冰糕、冰棍,雪糕等名字层出不穷,到底有没有区别呢?所有的冰糕都是热量炸弹么?有没有相对有好一些的么?今
今年的夏天与往年很不一样,南方暴雨连连,北方却连创高温纪录,南方纵然下雨,但是天气依然炎热,每到夏天人们对于网红雪糕的讨论就多了起来。最近在网络上突然出现了一个新的网络词汇:雪糕刺客,是指超市里那些网红雪糕,一不小心买到,在结账时其高昂的价
天气越来越热,雪糕自然也成为了消暑时节最便捷的方式。而且近些时间“雪糕刺客”一词席卷大江南北,各种各样昂贵的雪糕品牌逐个冒头,渐渐揭露了这个行业隐匿多年的昂贵逻辑。就拿这段时间最出名的钟薛高来说,虽然它的味道一般,但价格着实让人有些心颤,相
按:试问谁能拒绝几块钱的快乐?立秋过后,全国各地的高温天气依然“火力”不减。空调、西瓜、雪糕等是这个夏天里,大家都离不开的消暑神器。在经历过一波“雪糕刺客”的广泛讨论后,到底我们还能买到哪些好吃又不贵的雪糕或冰淇淋呢?为了让大家实现“雪糕自
最近的南方一直阴雨绵绵,但夏天丝毫没有削弱他的威力,潮湿又闷热。阿球忍不住想念起吃不胖的小时候,年年都会屁颠屁颠地跟着我妈去批发店买上好几箱雪糕,一开冰箱就能拥有整个暑假的快乐!长大后,不仅人民币在膨胀,雪糕也更是花样百出,但阿球对吃冰这件
雪糕、西瓜、空调,是夏天最简单的快乐。这个夏天,网友戏称,打开冰柜别拿没见过的雪糕,许多其貌不扬的雪糕最后会化身“刺客”伤到钱包。新京报贝壳财经盘点了737款雪糕价格,发现低于3元的雪糕占比仅7%,雪糕为什么越来越贵?我们的雪糕自由还在吗?
转眼间已进入初夏,天气一天比一天热,家中的冰箱也该整一整,腾出空间给冷饮、雪糕了。雪糕是夏季降温解暑的“好帮手”,记得小时候每到天热,都会开心地跟着大人去冷饮店批发雪糕,冰柜上盖着厚厚的棉布,打开后各种口味的冰糕映入眼帘,价格也比较实惠,有
哈喽小伙伴们,我是小泽~夏天到了又可以放肆的吹着空调吃雪糕了,不过前段时间朋友圈却被这样一条视频刷屏了。视频大致意思是小姐姐去超市买雪糕,在冰柜里顺手拿了一个长得比较特别的,结账的时候发现要160元,回家后越想越觉得自己当了大怨种就伤心的哭
近日 #雪糕刺客# 话题冲上热搜,气温升高,各种传播“天价”雪糕的消息满天飞,一时间难辨真假。网友们不禁感叹: “这不是雪糕,这是刺客”“不认识的雪糕别随便拿”“现在的雪糕真的很解暑,还没吃心就凉透了”“它明明可以直接抢钱,但还是给了我一根
雪糕卖得越来越贵,其实还是有原因的。前段时间,我们组织了一波雪糕评测。在评测时,我们安排了10位志愿者试吃24款雪糕,发现不同雪糕的口感真是差异巨大。最低评分只有4.8,最高评测却有7.7(十分制)。完整的雪糕口感评测戳这里:实测24款热门
本内容来源于@什么值得买APP,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大鹏鹏前言我觉得今年雪糕市场真的是要疯了,从来没感觉到雪糕已经贵到我吃不起。随便打开一个冷饮柜,里面标价都是十几块钱二十几块钱一根雪糕,根本没有办法想象。这不是在吃雪糕啊,这是在吃